2014年10月10日 星期五

問:為什麼積極推動社區各種環境綠化很重要?重要到必須列入政見?

我認為環境綠化之於大學里應該要更好!



這幾張照片,都是今年2014年於路經新生南路時,剛好目擊而拍下的。
台灣大學操場隨著季風飛沙走石的,往本社區飛來的畫面。


其實,有住在本社區1樓以上的,都應該知道社區中空氣的落塵量並不低。這些飄浮的灰塵,稱為懸浮微粒,顆粒有大有小,小於或等於2.5微米(µm)的粒子,就稱為細懸浮微粒PM2.5,只有頭髮直徑的1/28。而PM2.5隨著呼吸進入人體直達肺泡,引發心、肺疾病,甚至長期暴露引發癌症等數據、資料、報導,非常的多(註1)甚至已經成為全球最關注的新興汙染物。
(備註1)關鍵字 懸浮微粒 連結

而有鑑於本社區趨近高齡化,關注社區鄰里環境議題的重視,亦是需要與時共進。
近年台大校本部因為工程不斷(103年卓越計畫共7處),其飛沙走石以非常平凡。本人亦在今年3月依環評法受徵詢成為環評委員。就算校方努力依環評規定降低工程汙染,但是在明顯的空氣品質日益低落的本社區,依舊是需要有一套自主應對的配套方案。目前分別歸納為兩大方向,

一是使社區的綠蔭3D化使綠美化不自只存續於平面,陽台、窗台、頂樓等也會是注重點。

一是讓街廓的雨水回收更普及使家家戶戶都能在景觀美化與節水環保上取得平衡的機制。






然而,配套的規畫不能只是口號,必須要有落實的去了解社區的現況與需求。因此很幸運的在AIESCE台大分會的協助下,我們找了許多的外國學生分次分階段的針對社區的樹木做了詳細的調查。(除了樹種狀況辨別,更分依拉丁文、英文、中文標示學名。)
並且將成果應用免費的軟體GOOGLE EARTH,將資料3D化、數位化。這些數據,日後將會是觀察社區中花期、調查蝙蝠、昆蟲、鳥類等等,環境美化、防備災調查規劃下的重要資訊。
 

 


以下是我們調查完的資訊截圖。據調查本社區共有趨近850棵樹木,分散於社區之中。



而關於樹木修剪的部分

依據四年來被找去周邊里見習的經驗得知,其實修剪樹木的經費,一直是個於里政系統上佔據資源分配的
壓力。颱風來前的汛期,需要整頓,免得有所受風災產生的樹倒,但是在資金有限的狀況下,依此常會看到那所謂的"一次到位式"的修剪,這模式不僅是事倍功,常常製造出愛護環境爭議的紛擾,並且在樹木的健康上也是有著極大的傷害

此我主張根除傳統"能交差即可"的修剪,而是以配合樹木特性提出修剪計畫、逐步修剪,並且將這過程,轉化為微型環境教育,讓願意瞭解、願意保護的自主付費,請師傅教導正確的環境教育觀念。如此既可減輕里政的經濟負擔,同時亦可保護樹木的生長存續。如此才能落實社區生態永續的觀念,而非僅止於口號。這想法,已經在發想後,於烏來、陽明山等地方皆已有落實案例。陸續與各團體合作推廣。
連結內是我的朋友 廖鎮洲 老師與許多團隊一起,我們共同合作的成果。


家園包含的是土地、人以及傳承

如果我們希望家園子孫能世代永續

那自然就不應該是我們的敵人


讓孩子藉由仰望懂得尊重
讓孩子藉由俯首懂得觀察

看見大樹所看的天際線







本文悼念於2014年10月10日澎湖海域,搭乘海研五號不幸沈船而遇難的

中研院許世傑 博士、海洋中心研究人員林怡君

幾年,為了理解社區的雨水回收淨化與應用,曾與許世傑教授用email聯繫徵詢互通有無。感謝許博士當時於百忙之中,依舊不吝的對於門外漢的我們提攜與指點。10月10日下午突聞噩耗,徹夜失眠的等消息等到清晨4點....結果還是證實....
很遺憾的我們又痛失兩位英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